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里考古界的代表,我选择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作为自己在政协工作的主要切入点。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都需要文化遗产这个实物证据的支撑。就像我们现在评价前人在对待文化遗产的功过得失一样,我们一定要给后人留下我们这代人对于中华民族祖先的敬畏、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华民族重要文化遗产的责任和担当。
2021年3月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时,我提交了5个提案,都是围绕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推进考古工作等议题展开。比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设置一级申请代码,充分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文物领域基础研究的引导和支持作用。将文物领域的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纳入国家平台的发展规划和布局,全面促进文物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改革文博行业工资体系,提升从业人员薪资水平;将文物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纳入职业教育;支持将专业技术服务项目,通过政府采购方式委托专业团队承担。加大国家层面对渤海高句丽考古、石窟寺考古与保护展示、国外考古这些小而专的研究领域的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扶持。尽快出台文件明确考古野外工作津贴标准,加大对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考古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我的提案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国家文物局等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
2021年5月28日我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以“推进新时代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双周协商座谈会,会议由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亲自主持。我在会上作了“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亟需制度推动”的专题发言,指出要增强公共教育功能,推进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相结合,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让博物馆成为孩子喜欢去、长知识、育品德的重要场所。
2022年参加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五次会议,我准备了6个提案,同样是聚焦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提案的内容包括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进一步提高考古科研装备水平。全面开展科技考古,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设立国家级政府奖项“田野考古奖”,进一步激发、鼓励考古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聚焦河南省安阳市殷墟遗址开展多学科考古发掘和研究,全面彰显在世界范围内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早期发展阶段的辉煌历史。将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长效机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确认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并列发展的地位,丰富校外教育机构的内涵,进一步释放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潜能。希望这些提案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促进考古工作得到更好的发展。
从以上的总结中我体会到,自己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努力,符合时代的需要,代表了广大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人员的心声,必将融入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光辉历史之中。
袁靖简历
袁靖,男,1952年10月出生于上海,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和日本千叶大学研究生院,获日本千叶大学学术博士学位。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考古、环境考古和科技考古。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中外合作课题。
出版专著有《中国科技考古导论》《中国动物考古学》《科技考古文集》,主编有《科技考古的方法与应用》《中国科技考古讲义》《中国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生业研究》《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环境考古》等专著或论文集,用中、英、日文发表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共计200余篇。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国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等共同评选的“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教育部评选的“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作为第一作者、主编撰写的专著或论文多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中国文物报》评选的“全国最佳文博考古文集奖”“文化遗产十佳图书奖”等。2014—2019年连续六年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名录(人文艺术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