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超市员工将隔夜肉特价卖,明显粘腻、有酸臭的肉洗洗卖,而再度被剩下的肉被转入冷库,进行深加工,或是绞肉馅或是留作灌肠原料,用调料掩盖臭味,端上售卖台。未销售完的肉被送往熟食部,加工后被卖给内部员工。一系列 神操作 下,售卖柜上方悬置 新鲜、安全 的广告宣传语充满讽刺之意。
科学仪器检测毒素 腐败肉品危害大
食品安全一直是吃食的热议话题,其中,肉类安全尤为引人重视。生肉类细菌更多,易腐、易变质的特点影响着人类身体健康。据病害肉快速检测仪检测,表面发黏、发出酸臭味的肉质是微生物蔓延、霉变的标志。而变质的肉由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被微生物分解,会产生各种氨类、吲哚、酸类、酮类等物质,因而有明显的腐臭味。即使用调味品去除臭味,高溫蒸煮后清除病菌,该肉品也被病菌腐蚀,危害人体健康。
但是食物在变质之后产生的不仅仅是这些细菌微生物等,还会产生如肉毒等毒素。病害肉快速检测仪测到,肉变质的过程中会使蛋白质发生改变,高温过程中将微生物杀死之后,毒素并无法被消除,只有参与化学反应才可以。这些有毒物质耐高温,稳定性特别的强,只是经过了高温消毒的方式,也依旧会保留在腐肉当中。破坏人体的神经,导致肌肉僵硬麻痹,甚至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严重会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如果腐败肉中含有的有毒物质较少,急性中毒可能性较小。但长期食用,有毒物质会逐渐积累,从而造成慢性中毒。有毒物质的长期积累容易诱使基因错误表达,造成癌症、组织畸变和突变,并且很容易传递给下一代。
暴利之下 监管形同虚设
腐败肉质在市场流通的一大原因是暴利。夏季高温,生肉类食品本就不宜贮藏,发臭、腐败较快,大量肉品被扔掉,利润不比扔掉肉类的价格,长期以往,超市的利润会下降。而回炉重造,打着便宜处理的名号二次售卖则填补资金漏洞。冲洗后售卖、做成肉馅、制成灌肠、熟食。深加工后反而提高了身价,暴利下法规监管形同虚设,商家难抵诱惑,无良商人铤而走险,通过制售腐臭肉品,大发不义之财。
面对极度不安全的肉类市场,监管宽松比售卖腐败肉质更让人担心。市场准入、管理规则宽松,监管部门反应迟钝,向公众报喜不报忧,不知情、不办事、不执法,让消费者丧失安全感,内部沟通机制不畅,食品监管效率低下,从市场管理方、工商、政府热线等一道道食品安全防线形同虚设,才让无良商家有机可乘。
《食品安全国家标肉和肉制品经营卫生规范》明确指出对所销售的产品应检查并核对其保质期和卫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发现有异味、酸败味、色泽不正常、黏液、霉点和其他异常的应停止销售。如今大润发售卖腐臭肉事件,严重违反了我国食品安全规定。
保障食品安全还需打好组合拳 牢筑 防火墙
保护食品安全,政府是第一道防线。政府随时随机抽查各大相关超市和农贸市场,严禁销售有异味、腐败肉品,检测肉质是否超过保质期或者未使用安全、干净的储存设备。此外相关操作环境的卫生条件是否达标也是一大检测要点。制作、保存的卫生环境不达标意味着存储的肉类产品很大程度上受到污染。此外,政府要严格查有关违法行为,将责任重点落到企业主责和和企业法人上,加大对违规商家的处罚力度,且处罚落到实处。政府要敢作为、勤作为、善作为,走在保护人们生命安全的 边线 上,切实维护肉类食品安全。
对于商家来说,要制定严格的内部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和商业行为。对于知规明犯的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对于隔夜但未变质有异味的肉制品来说,需要告知消费者,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另外,自纠自查十分必要。商家应不定期对各大分店进行肉质检测。肉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会随其腐败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与肉品腐败程度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应关系。因此,商家利用定氮仪进行肉质检测动物性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判定食品的新鲜度和确定食品质量。在政府部门检测前就进行自纠,有助于及时止损以及挽回口碑和声誉
食品安全无小事,保障食品安全还需严防死守 从农田到餐桌 的每一道防线。深化食品安全标准,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坚持齐抓共管;充分运用技术手段,配备检验检测设备;人民群众、基层政府、新闻媒体、企业商家群参与,推动食品安全高水平治理,建牢食品安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