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牛网

扫一扫关注

兰州黄河水 一年更比一年清(美丽中国)

   2021-03-30 170
导读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兰州,近年来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通过黑臭水体整治、水污染联防联控、统筹推进流域治理等措施,不断改善兰州段水质。2020年,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位于黄河上游的甘肃兰州,近年来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通过黑臭水体整治、水污染联防联控、统筹推进流域治理等措施,不断改善兰州段水质。2020年,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均达100%,出境水质综合评价连续四年稳定达到Ⅱ类。



每天沿着黄河步道走一遍,成了兰州市民宋鹏程的习惯。他已经在甘肃兰州工作、生活23年了。这几年,他真切地感觉到,黄河水越来越清、黄河两岸也越来越美,“这几年冬天,黄河水越来越清澈。如今步道宽了,黄河岸边干净了,水鸟也多了起来。”


黄河从兰州市西固区岔路村入境,自西向东穿过兰州市中心,至榆中县青城乡大岘沟出境,兰州段长152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05亿立方米。近年来,兰州市强化治水治污,不断推进生态保护,努力将黄河打造成为兰州人民的幸福河。


涉水企业达标排放,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


“以前,这里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桥上根本站不住人!”说起大砂沟之前的样子,附近社区居民李志钢还记忆犹新。长度10多公里的大砂沟,是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的一条重要的行洪道。以前,附近居民小区、餐饮企业等单位的生活污水直排沟内,最终汇入黄河。“不仅气味儿难闻,而且蚊虫滋生,夏天得绕路走。”李志钢说。


2019年4月,兰州市投资6100多万元,在此实施了污水管道改造工程,铺设污水管网12公里,共截留76处排污口。据兰州市水务局相关人士介绍,行洪道两侧单位、住户直排污水全部被收集进入市政管网,日收集能力达2000吨。自2017年以来,兰州市累计投入资金2.56亿元进行黑臭水体治理。截至2020年底,兰州市排查出的8处黑臭水体已经全部完成整治,周边环境大幅改善。


去除存量,也要管好增量。地处黄河兰州段上游的兰州石化公司,是一家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企业。该公司现有四季青和小金沟两个废水外排口,年排放水量约1640万吨。


COD(化学需氧量):38.6毫克;pH值:8……2月25日上午,在该公司位于西固区水上公园处的污水缓冲池检测室内,各项设备正常运行。公司环境监测与管理部副主任李冬刚告诉记者,他们去年依据生态环境部最新的《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针对废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污染因子及硫化物、挥发酚等专门安装了在线监测设备,在线监控总磷、总氮、COD等32项指标。


据介绍,这里主要收集的是公司已经处理过的催化剂、炼油、化工等3种污水,排放至小金沟,然后汇入黄河。李冬刚说,“指标的预警值,按照标准值的90%设定。只要达到预警值,系统自动将水切换至容量25万立方米的调蓄缓冲池,并实时通知相关人员,确保外排废水100%达标排放。”


这些数据,在兰州市生态环境局也能实时看到。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污染源监控科工作人员马天北介绍,通过重点排污单位基础数据库与自动监控系统,全市10家污水处理厂、34家废水排放企业的水、气排放数据一目了然,“一旦数据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并同时通知市局相关科室、县区分局以及涉事企业”。


根据生态环境部考核要求,黄河一级支流湟水进入兰州段水质是Ⅳ类水;干流自永靖入兰水质是Ⅱ类水。作为一座约400万人口的城市,兰州每年排放的生产生活废水超2亿吨。通过封堵整治黄河边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提标扩能等,兰州市污水处理量由原来的每天13万吨提高到54万吨,污水处理率由50%提高到97%,对保护黄河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0年,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考核断面综合水质评价为优良水体,水质优良率100%;黄河兰州段出境水质综合评价连续四年稳定达到Ⅱ类。


加大监测检查频次,开展联防联控


2月25日10时许,黄河西固区岸门桥断面寒风劲吹。系好采样器、放下绳索,石磊小心翼翼地从黄河中打水取样,同事景鹏在一旁负责记录,另一名同事丁旭则手持摄像机进行拍摄。


他们是甘肃隆宇检测科技有限公司的外部检测员,自2021年1月以来,每天都要对黄河上的6个点位取水检测。“各点位上下午分别取一次样,以岸门桥为例,我们根据桥面宽度设定了左中右3个位置取样,以便充分了解水质情况。”景鹏说。


“无色透明、4摄氏度。”采样后,景鹏先是观察、用温度计测定水温,并在本上作好记录,“我们还要对水样添加固定剂,并放入冷藏箱,确保水样在运输过程中保持现场特性。”最终,水样经实验室分析后数据直报兰州市生态环境局。


“在枯水期,黄河干支流流量大幅下降,但排放量并没有随季节减少。为了监控黄河水质,我们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水质加密监测,以便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及时启动应急联动措施。”兰州市生态环境局西固分局副局长白忠亮说,在1到3月的枯水期之外,按照国家监测方案,每月需开展一次监测。


岸门桥断面往下游不远,就是兰州城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水厂。公司生产调度中心主任郝立栋介绍,他们承担了兰州市城区90%以上的供水量,“每年春季黄河低水位期间,上游来水污染常常会影响自来水水质。为此,我们制定防范水质异味工作方案,并根据水情完善;同时安排专人驻点巡查,每小时检测黄河原水嗅味,一旦异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今年春节假期,白忠亮只休了两天,其余时间都在和同事一起巡查河道、走访企业。“每天微信步数都在2万步左右。”他说,巡查要实地查看有无生活垃圾;进入企业要看污染防治设施是否正常运行,还要调取、核对药剂投放频次、数量等数据并与历史记录比对。水电站也要查看,防止枯水期清淤污染环境;养殖企业则着重看堆肥是否符合规范……


一河之治,与流域之治密切相关。兰州持续开展枯水期水污染联防联控工作,通过采取签订框架协议、召开联席会议、开展联合监管、实行信息共享等措施,与青海省海东市、甘肃省白银市等上下游城市联动共治,有效促进了湟水流域和黄河干流水质改善。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生态成果惠及群众


春日里,阳光明媚。在北山九州台片区,不少树已经开始返青,吸引许多市民前来踏青健身。


“皋兰山上一棵树,白塔山上七棵树”,这是新中国成立前,兰州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让广袤的荒山秃岭披上绿装,是兰州人民共同的期盼。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当地就组织机关干部群众背冰上山植树造林。


兰州市南北两山环境绿化工程指挥部造林绿化科科长张绪龙说,市级指挥部下辖7个县区指挥部、58个护林站、388家绿化承包单位,常年约有3000人从事林地管护工作。


2003年以来,兰州先后完成13万亩的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使两山林地总面积达62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6亿株;植物种类已达75科424种;23万亩上水工程造林区具备了较高的郁闭度;39万亩干旱造林区激活了原生植被。


2019年,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生态成效评估数据显示,南北两山林区年涵养水源1430.81万立方米、年减少黄河泥沙量55.68万吨,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从1999年的4.6亿元增长至76.74亿元。


北山脚下,黄河水向东一路奔腾。在马拉松公园,不少市民、外来游客在健身嬉戏。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马真胜介绍,“我们累计投资2800万元,打造马拉松公园马鞭草紫色花海、廉政公园石竹多彩花海、微地形野花组合等滨河花海景观。同时,我们不断推动环卫作业精细化,根据实际情况整治河道环境卫生、及时清淤,确保全线干净整洁。”


在黄河雁儿湾段,刚刚完工的黄河干流防洪工程虽未正式开放,但已有附近居民前来遛弯。“工程全长54.1公里,这里完工后,标志着兰州市城市防洪堤防和农村防洪护岸全部建成。”兰州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郭德军告诉记者。


中山桥上、步道两旁,前来观光的外地游客、本地市民络绎不绝。跳广场舞、跑步、踢球、下棋、看戏……“现在的黄河,风景真是美啊!”宋鹏程说。



河水变清还与泥沙含量变化有关(延伸阅读)


黄河流域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有效减少


黄河兰州段变清,既有水质向好的原因,也与泥沙含量变化相关。


兰州控制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22.26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值(1950—2015年)为309.2亿立方米。据《黄河泥沙公报》(2019)数据显示,兰州控制水文站年输沙量多年平均值(1950—2015年)为0.633亿吨,而2019年输沙量仅为0.210亿吨,明显低于多年平均值。


从短期看,黄河兰州段的泥沙含量呈季节性变化。冬季气温降低,土层冻结,泥沙入河量因而减少。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夏季汛期来水来沙量集中,冬季来水来沙显著减少,冬季3个月(12月至来年2月)是输沙量最少的时段。


从长期看,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水利工程拦截等是造成泥沙含量变动的重要因素。黄河难治,根在泥沙。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上中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近年来,水利部门持续推进坡耕地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水土保持工作,与2018年相比,2019年黄河流域中度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幅达7.37%。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30日 14 版)


 
产品关键词: 黄河 兰州 兰州市 水质 泥沙
资讯关键词: 黄河 兰州 兰州市 水质 泥沙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u69cn.com/hy-nongye/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0 u69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800277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