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牛网

扫一扫关注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

   2021-11-05 120
导读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研究”开题研讨会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夏立 陈炼)10月28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该课题为科

10月28日,“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该课题为科技部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项目,由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周文泳教授担任首席专家。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施骞主持会议。

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事业健康发展

银川刷墙广告

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在致辞中肯定了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他表示,科技评价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指挥棒,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技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对科技创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课题组发扬同济大学严谨求实、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立足我国当前科技评价体系改革面临的痛点难点,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启高在致辞中提到,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已经进入空前密集的活跃期,各种技术路线、创新路径层出不穷。新形势下,上海正在加快构建国际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力争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积极推动科技高质量发展。同时,上海在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惑,尤其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和原创性成果评价方面。他鼓励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积极探索,为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提供更多新启发和新思路,将理论研究成果与改革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银川刷墙广告

周文泳解读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家“十四五”规划与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结合对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的趋势研判,介绍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提出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要加强对科技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与科技评价体系之间内在关系的认识,要合理定位科技评价体系在科技创新生态与科技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作用,要围绕新时代科技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生态治理对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的新要求,要聚焦新时代科技评价体系的薄弱环节、改革方向与配套措施等重点内容开展研究。他还介绍了关于研究进度和成果形式的设想,分享了三项代表性阶段成果。

建立健全科技评价体系

在评议环节,中国科学院大学陈凯华教授表示,建立产出导向的科技评价机制,逐步弱化科研经费获取或科研项目申报中过度竞争现象;实施科研项目分类评价,健全自由探索基础研究成果长周期和国际同行评价机制;建立适应科技人才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评价机制,系统审视科技评价问题或一些改革措施落地难的深层次原因。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张九庆研究员在发言中提出了财政投入科研项目评价中需要审视的多项问题。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教授王贤文认为,科技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科技发展由过去的注重数量指标转向追求质量提升;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科技创新作出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部署,应成为新时代我国科技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价标准。

《科技进步与对策》杂志社副主编高建平研究员提出,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既要正确处理好科技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生态与科技评价体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也要关注项目、人才、成果等评价的突出问题;科技项目评价中,既要重视评价工作的公平公正与效率,也要规避异地专家评审中可能存在对当地需求不熟悉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的潜在风险;“破四唯”过程中,既要注重选用合理定性与定量方式,也要重视面向不同成果的评价方法库的建设。

长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刘兰剑教授表示,科学家通过科技项目完成相应的科学研究任务,发现科学规律或解决技术问题,从而实现科技进步。当前,科学家在获取科技项目的过程中投入的精力过多,应加大科技项目的资助额度,加强过程管理,增加多种形式的后期资助,让科学家把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当中。在成果评价中应减少评价次数,避免多头评价、重复评价。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危怀安教授提出,建议探索建立健全尊重科技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科技共同体规范的科技评价体系;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评价体系,要坚持质量、绩效、贡献的评价导向,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坚持分类评价,加强中长期评价、后评价和成果回溯评价,客观评定不同科研人员对科技成果的实质性贡献。

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表示,我国科技评价制度经历了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议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四个阶段,都有其历史贡献,也有其局限性。建立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导向的新型科技评价体系,需要破除“五唯”在形式上的伪公平、伪科学,摒弃机械化、简单化的考核方法,着力建设更加注重成果导向、质量导向、贡献导向和协同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从同行评议向价值评议转变。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教授认为,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既涉及主体、对象、场景等因素,也与理念、方法和工具有关,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科技评价的供需两侧不平衡,需求极其旺盛,供给相对疲弱;在新形势下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要推动双侧改革,既要努力将评价“需求”降下来,尤其是要大幅度删减实际意义不大的评审工作,又要努力扩大科技评价的有效供给,包括评价模式、评价方法及评价工具等各个方面,还要夯实评审专家的“战略储备”。

上海科学院科技发展处处长李万研究员提出,高质量发展亟待科技创新的高质量供给,这对科技评价提出了新要求。一是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重要战略支撑,体现出自主性;二是必须勇闯“无人区”,探索“无尽前沿”,体现出创新性;三是塑造新兴技术未来产业的“主航道”,体现出引领性。科技评价体系亟待革命性重构,特别是要注重处理好以下三方面关系:一是要注重评价与传播的关系,在场景式创新的新范式下,应注重“社会性评价”,科学家共同体需要面向公众传播其成果,强调“价值导向”;二是要注重评价与预见的关系,科技评价应该成为科学展望和技术预见的重要“输入”;三是要注重评价与组织的关系,既要注重基于课题制的“单项化评价”,也要注重基于有组织的科研的“生态化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谢富纪教授提出,我国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与科技评价体系依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导致我国“从0到1”的原创成果较为不足。传统学科壁垒与科研组织边界不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大科学特征要求,亟须重塑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与科技评价体系,鼓励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联合与跨界研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模式,事前与事后激励并重,既要重视专利申请与论文发表,更要重视转化过程与产业化效果。通过产学研合作、区域间合作、多方协同互动,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移。

专家组一致认为,通过开题论证,课题研究团队在科技评价领域具有较为丰富经验,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课题研究方向,后续将稳步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按照进度完成好课题研究。

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教授致辞 主办方供图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朱启高致辞 主办方供图

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周文泳教授汇报课题情况 主办方供图

“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科技评价体系改革研究”开题研讨会评议嘉宾 主办方供图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u69cn.com/hy-nongye/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20 u69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800277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