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是基础设施“硬联通”,中国建筑企业的建造能力,恰逢其时,一方面企业发展需要走出去,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像中国这样的建造能力和实力。
国际化符合中国建筑企业发展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建筑业产能巨大,但建筑企业国际化率明显偏低。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生产一体化的环境下,企业只有通过国际化经营,在世界范围内调配自己的生产资源,从而达到生产成本最低而效益最高,并有效地避免和降低投资与经营风险,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在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纵观许多国际知名工程企业巨头,之所以能够在竞争残酷激烈的市场里长久存续发展,是因为企业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大多数成功的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实践表明,其核心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多年的国际工程承包经验形成的在业务整合、兼并扩张和跨国经营方面的能力。
当前,中国已步入城镇化较快发展的中后期,房屋建筑等新建项目数目缩减,行业结构与业务模式面临调整与转型升级,发展模式也由粗放型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由大规模新建转为新建与存量更新改造并存。对于广大建筑企业而言,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做优做强。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实践
当前,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企业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工程承包遍布全球19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绝大多数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2022年7月底,全球已有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了200多份关于“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从水坝、桥梁到港口、铁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带来了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升级,释放出全新的发展机遇。
商务部的数据表明,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度贸易额从2013年的1.04万亿美元扩大到2021年的1.8万亿美元,增长了73%。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我国的对外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总额由2012年的4.4万亿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6.9万亿美元,自2020年以来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对外货物贸易额自2013年以来持续位居世界第一。“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促进了国际产能合作,有效联通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2013年至2021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累计1613亿美元,其中我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累计投资430.8亿美元。“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我国与沿线国家投资,为各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有效盘活了国内国际两种资源。
在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极大推动了当地发展,培养了大批当地人员、解决了当地劳动就业、促进了国际交往,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认识中国。
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建筑企业国际化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在推动沿线国家建设的同时,也给国内的基础建设产能提供了发展出路,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不仅带来发展机遇,还提供资金支持及政策保障:亚投行、丝路基金、国家政策性银行等成为建筑企业的资金支持,缓解建筑企业面临的融资瓶颈;提出“基金贷款债券保险”四元闭合融资体系,各机构通过合作机制构建多边融资,为全球金融方面的改革赋予了新的意义,在发挥市场的带头作用的同时服务于建筑企业投资建设,加快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这些对于建筑行业走出去都是较大的利好。
中国建筑企业要发展国际化,关键是企业自身要练好内功。一是提升自身竞争实力,能够充分的适应国际市场竞争;二是提升企业国际化管控和协同能力,使企业能够有效整合利用全球优质资源;三是充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尤其要加强对海外经营的政治、法律、环保等风险的认识与防范;四是要特别重视夯实人才基础,要形成一套符合全球标准、具有全球水准的选人、用人和管人机制,让全球优秀人才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