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坪同志从事新闻工作70年座谈会在杭州举行——
“我有很多感悟,概括起来是热爱、坚守、创新”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网 作者:黄琳 杨丽 发布时间:2022-11-09 09:21
□本报记者 黄琳 通讯员 杨丽
江坪在座谈会上分享从业感悟。
董旭明 摄
11月6日,由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共同举办的江坪同志从事新闻工作70年座谈会在杭州举行。老中青三代新闻工作者和学界代表座谈交流媒体融合大时代下的传承与创新,共话新闻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浙江日报》原总编辑、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原主席、省关工委副主任江坪同志是新中国成立后涌现的第一代新闻人,今年是他从事新闻工作70年纪念。
“我在党的培养下,逐步成长,从一个旧社会的童工成长为省级党报的总编辑,我感谢党……”座谈会上,江坪拭去眼角泪光,言语哽咽:“70年的新闻生涯,我有很多感悟,概括起来是6个字,热爱、坚守、创新。”
“不热爱新闻工作,怎么能写出推动社会进步的作品”
从学徒到省级党报总编辑,江坪的人生经历可谓传奇。
1948年,彼时江坪13岁,因为家庭困难辍学,到宁波一个布厂当学徒工,生活在最底层,企盼黎明的到来。
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江坪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还代表宁波青年工人在军事干校动员会上发言。《宁波大众报》的记者前来采访江坪,并发展他成为通讯员,为报社写稿。
“这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后,组织将我调到《浙江工人报》工作,开始当记者。”江坪回忆道,后来又到《浙江日报》,有了更大的舞台,“我在这里先后担任了记者、编辑、部主任、编委、副总编、总编辑,后来又担任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名誉主席等。”
在新闻战线一路的挑战不言而喻,追根到底,离不开“热爱”二字。
“你不爱新闻工作,怎么能写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作品呢?”江坪感慨,这份“热爱”来自“新闻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感,“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70年前,我在工厂虽然为报社写过几篇‘豆腐干’稿子,但并不热爱新闻工作。”江坪回忆道,到工人报工作第三天,编辑部派他采访一位刚从抗美援朝前线回来的杭州医生,但因不懂新闻工作重要性,没有事先作准备,结果稿子没写成。
这次经历让江坪打起了退堂鼓:“记者我干不了,我还是回工厂去吧!”在社长丁菲的耐心开导下,江坪懂得了新闻工作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人民群众需要它。内心也暗自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只读过初中一年级,就“笨鸟先飞”,多学、多写,逐渐熟悉新闻业务。
1954年,江坪接到一个重要任务:采写大革命时期宁波工人运动领袖王鲲烈士的事迹。江坪先后到上海、宁波、杭州等地采访了当年与王鲲一起干革命的老同志、老工人,花了一个星期,写了5万多字纪实文学《在甬江怒潮中》,在报上连载,然后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宁波还编成《甬江怒潮》甬剧演出。
“这次采访写作、报纸连载、出版演出,使我从感性到理性上真正认识到‘新闻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内涵。”江坪表示,有了责任感,就会热爱新闻工作,就会全身心投入。
“坚守是热爱的延伸,热爱才能守住新闻岗位,当好记者”
不要碌碌无为,不要虚度年华。这是江坪的座右铭。
在座谈会当天还推出了由红旗出版社出版的新书《生活的果实——记者日记选》。“风霜雨雪不易初心,时事变幻无改热忱。”红旗出版社总编辑杨霞云表示,《生活的果实》是他70年新闻事业、记者生涯的一个结晶,也是一枚名副其实的沉甸甸的果实。
“坚守是热爱的延伸。热爱才能坚守,才能守住热爱的新闻岗位,当好记者。”江坪认为,“党的记者就要担当这个责任。我每天学习、思考、写作,有写不完的选题。”
坚守也源自责任。今天做了什么?江坪每天都要在日记里这样问自己。哪怕做了一点点小事,取得一点点进步也好。
江坪的职业生涯中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这些作品诞生的背后都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更是一次次坚守的结果。
《中国讲师和西德博士帽》是江坪发表于1981年12月12日《浙江日报》的文章。路甬祥研究的领域是机械液压,获得5项专利,他婉拒了西德的高薪聘请,回到母校浙江大学继续进行科学研究。采访路甬祥并不容易,他刚从德国回来,很忙,就开了个记者招待会,一次性回答提问。
只有记者招待会,只能写动态消息,写不出来长篇通讯。“我就先打‘外围战’,采访跟他有关的同事、家属、爱人、孩子,采访到很多感人细节。”江坪说,最后感动了路甬祥,主动向我约了时间去他家采访,“他家居住条件较差,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的一些困难我向有关方面反映,大部分得到了解决。后来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虽然向有关部门反映路甬祥的困难不是记者的本职工作,但我认为我们和被采访对象、和读者之间应该是鱼水关系,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江坪还表示,现在虽然是互联网时代,可以运用各种新媒体手段,但是深入群众、深入采访的作风不能丢,否则就采访不出好的新闻报道。
“新闻工作者创新非常重要,一定要有创新思维”
江坪在任浙报总编辑时,曾开风气之先,积极推动筹备浙报成立报业集团。在江坪看来,新闻工作者创新非常重要:“创新,对事业来讲是发展的动力,对个人来讲,创新能力的高低决定个人发展的命运。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创新的思维。”
作为媒体人,面对的不管是顺境、逆境,都不能安于现状,要勇于创新,勇于开拓,勇往直前。
江坪曾提出要“心向读者,情系万家”,其核心是“真心”与“深情”为读者服务。过去,群众有什么问题,什么难处,《钱江晚报》请各个部门来解决。问题解决了,赢得了群众的口碑,报纸也有了生命力。如今,《钱江晚报》创新推出“小时小店”系列报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报社对读者的服务面更广,力度也更大了。
“年轻记者要在继承中创新。继承前辈记者好的思想作风,根据时代的要求进行创新。”记者节来临之际,对青年新闻工作者,江坪寄语四个“子”:要有赤子之心,作为党报要有坚强的党性,反映人民的心声;要有竹子品格,如竹子般正直,要讲真话,实事求是;发扬钉子精神,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发扬轮子精神,新闻24小时发生,要随时准备出发,记者永远在路上。
与会人员认为,江坪是浙江老一辈新闻人的杰出代表,生动诠释了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为全省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榜样的力量。浙江日报全媒体政治新闻部记者李灿表示:“在江老身上,我看到年龄从来不是一个限定词,只要心是年轻的。我也告诉自己,一定要珍惜在广阔舞台上施展才干的机会,继续探索自己的无限可能,永远对这个世界跃跃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