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自主建设 天宫 空间站 RFID创新应用升入太空
在整个人类载人航天史上一共有过四个系列,共12个空间站。1971年,重量达18吨的首个太空站 礼炮1号 成功升空。然而,到了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只剩下一个还在轨道上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总重为420吨。
国际空间站是一个国际性的合作项目,其成员包括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加拿大。虽然中国曾多次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的建设,但屡屡被美国牵头反对。由此可见,中国独立建设自己的空间站实属无奈之举。
我国的空间站自1992年正式立项,至今已经发展了30年。根据国家规划, 天宫 空间站预计将于2022年整体完工。到了2024年,现在的国际空间站将退役,到那时,天宫一号将成为唯一的在轨空间站。总体而言,天宫一号的成功将为我国在太空研究领域争取到较强的话语权,在人类空间探索研究领域建立自己的优势。
据不完全数据统计,近年来全球一共涌现出了1000多种新材料,其中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发展起来的,其中,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移植到了国民经济部门。
空间站建设是一项技术密集的庞大工程,牵连甚广,而天宫一号的日常运作与RFID技术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据了解,四川航天深度参与了 天宫 空间站重大工程建设,负责物资管理系统、手持式RFID读写器等区域和部件研发等与航天员生活起居密切相关部分,为宇航员打造了 拎包入住 的太空 大平层 舒适环境。
02、RFID物资管理系统大幅减少航天员工作量
虽然,新的天和核心舱由过去的天宫实验室的一居室变成了大平层,但它的空间仍然非常有限,如果没有一个空间站的物资管理系统,很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因此,此次空间站使用了基于RFID技术的全新物资信息管理系统。
相较于以前的方案,新系统最主要的改进是使用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即给所有物资都装配了超薄微型芯片和嵌压在塑料片、纤维纸等材料中的天线组成的RFID标签。物品有了标签后相当于有了备注 身份ID ,数据就能通过附着在物品上的RFID标签传送出去,以实现自动辨识与追踪物品的目的。
与以往国际空间站使用的条码系统相比,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实现批量、快速和准确地自动识别,使物资有了可视化的信息数据流。航天员通过手机、手持式RFID读写器、平板等设备在扫描物资后,就能实现物资的录入、取出、位置移动等信息的及时更新,从而实现物资管理的数字化,大幅减少清理物资所耗费的工作量,这也是中国航天员在6天之内就能把核心舱收拾得井井有条的根本原因。
新型的RFID物资管理系统是我国空间站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过统一构建空间站信息系统来保证航天员生活、工作的通信保障和对舱内舱外状态的感知能力,提高空间站的管理水平,降低航天员的非必要工作负荷,让他们能腾出精力取得更多有意义的太空成果。
03、RFID物资管理在各行各业遍地 开花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普及,RFID技术在物资管理领域全面 开花 ,包括图书、电力、制造业、交通、医疗、银行、企业等不同行业。
总体而言,RFID物资管理系统采用一物一码的管理模式,每一个固定资产都会绑定唯一的ID,涵盖物资的申购、采购、入库到报废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由于RFID具备强大的群读能力,能够实现一秒读取数百个RFID标签,大大提升了物资盘点效率。
根据实际应用后的统计数据,在使用RFID物资管理系统后,企业物资管理盘点效率能够提升90%以上,物资复购和流失率能降低40%以上,物资审计成本则减少75%以上,物资利用率提升30%以上。
除硬件系统外,RFID物资管理系统也需要在软件方面下足功夫。比如,最常见的库房出入库管理、资产盘点统计、资产信息查询以及资产非法出入报警等功能都是在软件的基础上实现的。借助软件平台,企业能够实时了解资产情况和动向,对资产耗损、库存管理、资产使用率等都能有清晰的数据呈现。
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物资管理不断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RFID技术将不断发挥更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