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国际中文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教学方式转型与教育理念升级迫在眉睫。但我们注意到,大多着眼局部,谈困境,并要致力于化危为机,而较少有全局审视和统筹谋划。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危有机,有高峰有低谷。在目前或将来一段时间内,若过于单方面强调危机,客观上就会相对淡化或忽略,国际中文教育作为一项需长期发展的特殊事物所具有的一般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造成“门缝”视角。短平快式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有利于解决一些现实问题、眼前问题,但从国际中文教育纵向发展的长期需要来看,则不利于解决长期问题、基本问题,甚至还会造成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出现以局部代替整体、以片面代替全面、以经验代替基本规则、以阶段性理论代替普遍性规律等问题,这对建构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和理论体系,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化发展、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利的。
从国际中文教育发展整体观来看,国际中文教育始终处于“日日新,又日新”的发展变化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应按发展的眼光看待国际中文教育。最急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目前的大变局之中,进一步深化国际中文教育,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这是每一位富有使命感的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都必须时时刻刻认真思考并为之切实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应该思考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即将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人才培养模式如何精准对焦更加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和多元需求;中文在纳入所在国国民教育体系过程中如何做好精准衔接工作,有哪些符合双方需求的有效解决方法;国内外语言文化资源如何整合、共享;如何发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中来;如何更有效分享中外合力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一国一策”如何尽快形成经典案例并予以推广等等。为了助力思考清楚这些问题,并更加务实夯实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语言文化基础,基于目前国际中文教育承前启后的特殊地位,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工作亟需从以下方面着力。
工作方法应变粗为细
国际中文教育已经进入到沉淀总结反思阶段。作为一项事业,在经过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后,天时、地势、人群都已自然发生了改变。前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形成了哪些可继续采用的经验?哪些理论已经成型?哪些规律需要总结?哪些资源使用效率高,哪些相对较低?为了更健康持久发展,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更深入思考。
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初级阶段多采取粗放型模式,但量变会促成质变,而调整和反思则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必要阶段,从而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从单纯投入型向资源节能型、从单一主导型向多元协作型模式转变。只有从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从理论探索到实践创新、从国内合作到国际合作等方方面面都实现变粗为细,认真系好每一粒扣子,才能着眼未来,脚踏实地,加快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
在“求异”中寻求发展
国际中文教育以中外合作为主,不同的语言文化传统孕育形成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此,在师资、课程、培养目标、文化活动组织等方面,双方甚至多方存在分歧是常态。但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合作双方却常以求同存异作为基本前提,故意或不得不回避容易产生分歧或矛盾的工作。而要真正解决问题,合作双方应坦诚相见,不仅不应回避彼此之间的矛盾,还要主动化解矛盾,求得共识。只有在解决矛盾甚至冲突过程中营造出事业发展的有机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国际中文教育事业正常发展。风也过,雨也过,患难与共的合作,才能行稳致远,国际中文教育一直追求的本土化目标也才能得以实现。
国际中文教育目前同质化发展现象较为普遍,差异性本土化发展特色不明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中文教育的学科属性:与已有相关学科重叠多,重复性强。未来,应尽快实现求异发展,充分调动本土中文教育资源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内需,使中文教育资源与所在国中文需求、本民族语言文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有机融合,并以中文教育推动所在国民族语言和文化传承保护,实现所在国语言文化国际化与中文教育国际化同步。
逐步完善标准体系
独木不成林。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在与其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冲突交流中不断发展成长壮大的。但因为对中外语言文化交流规律的认识不足,在国际中文教育遭遇突发舆情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遇到矛盾冲突时,我们往往采取守势,以退为进,固守“非攻”,以“和为贵”为目标。但“和为贵”的前提是“礼之用”,即依“礼”求“和”,也就是说,并非一切都应以“和为贵”,实现“和”的过程中也不是只有“和”。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没有矛盾的事物发展不符合辩证法。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要双方主动制造矛盾,而是说合作方不应该违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
着眼于未来,我们需逐步完善国际中文教育各类标准体系,严格按照质量标准主动规范国际中文教育,建立科学退出机制,对不符合教育标准的,要逐级分流,分类培育,形成选种、孵化、培育、成长、孕育一体化的流程,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在平衡发展的基础上保证重点发展,合理分布,错位成长,和谐共处。
资源投入应变散为聚
随着中文和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刚需不断增长,世界普及度和普及率越来越高,中文和中华文化教育资源的供应链也越来越长,供应力自然就会相对弱化。但因为国内外对这个问题的认知不同步、不对等,客观上导致国际中文教育发展局部出现梗阻现象,但局部供血不足会影响整个肌体健康,长期发展下去,就会有蚁穴之患。鉴于此,国际中文教育既要量力而行,也要更加准确建构国际中文教育世界需求谱系图,把中文和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途中的每一步都打通。
在条件成熟的国家或地区,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要聚星火成大火,变散光为聚光,集中资源办精品,多建设一些国际中文教育的领头羊项目,把有限的语言文化资源拧成一股绳,优先解决最关键的问题,啃掉最难啃的骨头,打造出可广泛推广的样板工程和典型案例,最终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国际中文教育齐头并进,集约化发展。